安怡居推出全新的共居空間獲得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報導

專營青年共居管理的安怡居推出位於廣東道的共居空間獲得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報導。

報道連結:

https://www2.hkej.com/property/article/id/3443123/%E5%AE%89%E6%80%A1%E5%B1%85%E7%BF%BB%E6%96%B0%E5%94%90%E6%A8%93%E6%8E%A8%E5%85%B1%E5%B1%85%E7%A9%BA%E9%96%93+%E6%9C%88%E7%A7%9F3500%E5%85%83%E8%B5%B7?fbclid=IwAR0K1-IntqjPN533ZmOtI81xq-5lyiizHitbdmtgBQbpsJBBd8Q3dpWx5KM

經濟日報報導|舊樓改成共居項目 月租$5,300|助年輕人落戶

香港樓價高企,年輕人上車難,而近年興起的共居項目,似乎為年輕人提供新一個出路。有集團看準商機,為樓齡逾60年的舊樓改裝為共居項目,並以「貼地價」出租,專攻30歲或以下的單身年輕人,其房間面積60至100平方尺,入場月租僅$5,300。

        驟眼看,坐落於佐敦炮台街的圓玄學院大廈,只是一座經翻新的普通舊樓。不過,踏入單位後,室內與其外貌截然不同,內裏設計滲透法國南部的田園風,而房間以黃色及藍色為主調,設計頗具時代感。

       事實上,圓玄學院大廈早於1960年落成,樓高5層,現由圓玄學院持有,惟因當中部分單位的室內,由安怡居改裝為共居項目,並主攻30歲或以下的年輕單身人士,故室內的裝潢相對富玩味。鑑於安怡居有限公司創辦人曾慧莉曾到法國留學,因此她亦希望共居項目引入法國文化氣息,「例如單位內的梵高畫作,木系家具等,均滲透著此氣氛。」

       這共居項目屬於一梯兩伙設計,每層分有29室及31室,當中29室屬大單位,內設5個單人房,而31室為細單位,設3個單人房。項目合共提供29個單人房,面積介乎60至100平方呎,月租$5,300至$6,200,租金則視乎單位大細而定。

每戶最多容納5人 增加舒適度

       香港寸金尺土,樓價高企,而且觀乎市面上的共居項目,一般月租介乎$7,000至$11,000不等,令不少年輕人難以找到「安樂窩」。有見及此,曾慧莉希望以親民價錢供年輕人落戶,「自2012年起,香港樓價持續高昂,而年輕人的薪金追不上,尤其是剛畢業的一群,他們普遍的薪金介乎$1.5萬至$2萬,可見住屋選擇不多」。

      以3樓31室為例,單位內設3間單人房,意味可容納3位租客,而其中一間房間的單位面積約60呎,內附一張單人床、書桌、衣櫃及書架。雖然室內空間細,惟放下單人床後,依然有充裕的活動空間,相比市面的劏房,可謂綽綽有餘。而這亦正是項目入場單位,月租$5,300,租金已包括房租、差餉、地租、管理費及每周清潔費。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設計相對人性化。為了減少磨擦及增加舒適度,每個單位最多只會容納5個人,數目較部分共居項目低。此外,項目每戶均設有窗戶,以增加採光。

每伙僅限單性別人士及單身者承租

     除外,集團並沒有草率把租客歸類,而是會按照其身份分配房間,「我們傾向把學生歸類同一個單位,然後另將在職人士安排在同一個單位居住。以學生組別為例,我們會再把學科相同的學生安排於同一單位居住,以提升他們彼此間的交流及共嗚。」截至4月,項目的出租率已達到98%,當中包括本地學生、外地學生、在職年輕人等。

      而為了拉近租客間的距離,單位設計上亦花了不少心思,如每一個單位均預留部分共享區域予租客交流。設計師亦刻意採用較暗的燈光,加強彼此透露心聲的意慾。另外,項目的天台可供租客舉辦活動聯誼。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保安理由,項目只接受單身人士承租,因此不太適合家庭及夫婦租客。

     項目的周邊配套充足,距離九龍地標廟街,僅3分鐘步程。廟街是世界知名的景點,該帶食肆、民生商店林立。與此同時,項目的交通網絡方便, 租客可步行至港鐵佐敦站只需時約5分鐘。若追求大型商戶,租客可步行約15分鐘,即可到達環球貿易廣場(ICC)及圓方。

有線新聞報導|電視台帶你走訪「非一般」的新居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共享經濟”這一新興的生活模式也逐步深入民心,

出現在人們衣食住行中的各個方面,「共用」除了可以最大化利用資源外,

更可以大幅減低使用成本,而其中涉及「住」的共用模式,

也發展成為「共居」的新概念,在香港這個居住成本特別高的社會中,

更加凸顯了”共居”的價值。

共居並非指簡單地把一個房子分割成多個部分出租給很多人居住,

而是會針對不同居住人群特別是年輕人,對房屋進行詳細規劃和獨特心思設計,

在一定的條件內獲得舒適的居住感受,

每個人都需要獲得獨立的個人化私人空間,

同時也能夠有滿足社交活動的公共環境空間。

在改造的過程中,

還可以對整座相對老舊樓宇進行翻新和業權整合,

一舉兩得。

本期的視頻,

小編主要帶大家從設計師的視角去分析共居空間的設計理念,

從中大家可以更清楚地瞭解真正的共居所需要處理的細節,

我們依然來到安怡居位於旺角的一棟五層唐樓,

前兩期的視頻也已經出現過它的身影。

看下面的照片,是不是感覺在參觀美術館?

其實這是這棟唐樓中其中一個單元的裝飾設計,

以梵古的畫作為靈感而打造。

這樣的設計,為原本稍顯枯燥的樸素整體家裝,

增加了不少的藝術氣息。

設計師Nico 希望整個環境特別是公用空間可以體現出比較溫暖的感覺,

同時住客之間也可以更好地培養凝聚力,

令他們可以更多時間相互瞭解相互扶持,

所以針對房屋所鋪設的石材地板,

Nico便用了大量的木質材料去平衡石材的冰冷感,

居家的溫馨感油然而生。

年輕人的世界總是日新月異的,

興趣愛好也經常會有跳躍性的改變,

Nico對裝飾品的處理手法,正正契合了這樣的變化,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各種裝飾均可以容易地重新擺設甚至更換,活動性強,

使得房屋得風格不會一成不變。

Nico也使用了包括鐵支、陶瓷、木頭等製作了各種裝飾品,

還加入了自己所畫的畫作,在整體裝飾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

大至整體飾品的編排,小至一個信報箱的安放,

無不體現設計師的細膩心思。

公共廚房保持著簡約實用的風格,僅在門的設計上為了統一,

改用了白框深灰色門板,增加了一些線條,

浴室衛生間同樣也是保留了整潔的內部,

只更換了門來配合整體裝修風格。

來到房間,適合年輕人的極具活力感的牆面色彩搭配,

不論是小房間還是大房間,

住客在裡邊進行工作學習的時候都會覺得特別精神,

傢俱依然使用木質為主,為避免單調,

傢俱的色調都有自己的專屬,同時還具有耐磨牢固、防潮、易清潔等的特點,

Nico還特意介紹了書桌,它並非使用平時的軌道式抽屜,

而是使用了凹槽代替,免去了維修軌道的後顧之憂,

同時也是滿滿的設計感。 充足的儲物空間,

提升了房間的利用率,也能保持整潔。

從窗口進來的陽光,使得小房間也不會有壓迫感。

而談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共居規劃理念,

我們的Venny姐邊可以出場了,

當代的年輕人,很多在成年後,因為生活觀念的不同,

並不希望和家人一起住,但又未有獨立置業的實力,

為年輕人提供一個相對廉價但不乏設計的居住空間,

成為了Venny和Nico一拍即合的橋樑。

相對於租金低廉但擁擠不堪的”劏房”,

Venny及其團隊打造的共居空間更加迎合單身年輕人的需求,

他們並不介意與夥伴們共用一些生活空間和設施,

而在使用成本上也不會高出很多,

旺角這棟唐樓的房間租金從港幣5300元至6200元不等,

已經包括了管理費、清潔費和基本的維修費用,水電和網路費用則另外計算,

讓住客在合理的負擔範圍內,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找到適合自己的又格調的居住空間。

從主要為學生提供住宿的概念開始,

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畢業成為各界專業人士后,

依然選擇居住在安怡居,

使得整個居住空間慢慢演變成為一個年輕人的共居宿舍。

安怡居與各個大學也有保持聯繫,校方每年都會派專人來探訪學生居住的情況。

Venny對於專案改造的要求主要是便於維護,

Nico利用有限的成本,

實現了整個專案在不需要花費太多心機去維護維修的前提下,

有著優秀的設計風格,

體現了Nico、Venny團隊強大的把控能力。

設計中,也會面對舊式唐樓的種種不足和限制,

例如橫樑多,Nico也用了她專業的技術和特別的心思去一一化解。

看完視頻,

大家對於安怡居所提供的房子應該會更有深刻的感受,

看似簡單的一間出租屋,

其實蘊含了Venny團隊和設計師的精心規劃設計,

力求讓每一個入住的人,

都可以感受到設計者的精神,

同時也找到適合自己的居住風格。

可以留言給小編,小編會提供詳盡的資料給各位,

也請大家相信,不論哪套房源, 安怡居都會給大家一個舒服安心的居住體驗。

|共居生活融洽 好過住劏房|摩登唐樓 五千三租理想的家

我覺得在城市規劃裏,舊式唐樓不一定要清拆才有出路,只要你維修保養做得好,一定可以居住得非常舒適。」曾慧莉(Venny) 2012年與兩位碩士同學創立安怡居,透過包租翻新舊唐樓,為外國留學生提供學生宿舍以外的住宿空間,慢慢發展成今日的共居模式。為了重新感受求學時期的入宿體驗,記者決定入住兩日一夜,探討香港共居生活的可能性。

「公司有三位創辦人,全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同學,大家都做過留學生。我們經常接觸來港讀書的留學生,發現他們在香港找住宿地方非常艱難,甚至被經紀欺騙,帶到一些冇人想租惡劣劏房。」Venny曾留學巴黎,入住歐洲的古宅。他們2012年成立公司,當初看中了大學生宿舍的市場,慢慢發展成為今天的共居概念模式,不少學生畢業後依然選擇共居,最長租客已住了六年。

而且今次入住位於佐敦超過60年歷史得舊式唐樓,從外表看上來,宿舍非常突出,因為整棟唐樓牆身髹上了灰色加淡粉紅色橫間,配上全黑框鋁窗,簡約又時尚,在唐樓堆中脫穎而出。「這幢物業當初也很殘舊,我們與業主商討包租整棟物業的單位,再找設計師重新設計裝修。」除了外觀上有明顯分別,每個單位動輒也花費數十萬元裝修。

梵高主題房間 有家的感覺

記者當晚入住最高層的5樓,舊式唐樓最大的缺點是沒有升降機,如果你有大量行李,很難想像如何在狹窄的樓梯上移動,幸好記者只是輕裝上陣。雖然是舊式唐樓,不過環境相當安全,樓下大門改裝了密碼鎖,舊式唐樓設計師一梯兩伙,每間屋的大門及每間房都仲有電子鎖,基本上要「嘟」過三關才可以入房。單位內的設計簡潔清新,以梵高作主題,房間牆身髹上黃色就是參考梵高的作品《星空下的咖啡室》。共享大廳的光線柔和,天花板木條裝飾配合燈效,以光線營造天窗倒影效果,很有家的感覺。

每間房的基本家具齊全,有大床、書桌椅子、衣櫃、書架、晾衫架;全屋五房,單位實用面積781呎,每房60呎至100呎,月租5300元至6200元不等,規定不准帶外人回來過夜。記者試住的是最大的單位(100呎房)。水費及電費是租客共享,每月約需200元,萬一冷氣機有故障,宿舍提供手機app要住客求救,一般48小時內有專人上門處理維修及跟進。記者入住兩日一夜,除了枕頭太軟身,床褥非常舒適,隔一條街就是露天街市,但早上起床亦不會太嘈。

共居很多時都會考慮到衛生情況,這裏的廁所淋浴間非常闊落乾爽,不過唐樓沒有煤氣爐,只能用儲水式電熱爐,housemates需要輪流等熱水沖涼,是稍要忍讓之處,好處則是有一個共用天台。「我們共享空間的人數相對較少,如果一個單位居住人數超過11人才需要領取牌照,我們的單位最多只有五個人,不需要特別拿取任何牌照。公司不做短租客,最短租期是六個月。」Venny認為房間燈假屬於中位,不是最便宜也不是最昂貴,一些三、四千元單位,可能男女共用、20人同層,曾經入住這類型單位的女住客告訴她,試過有男生如厠不鎖門,她就搬走了,甚至有一些劏房的鄰居是經營一樓一。由於共居是一整棟物業作為管理,基本上他們了解所有住客的背景。「我們夾室友的時候,會根據背景作分類配對。」

Yahya及Vimal 分別來自摩洛哥和印度,他們去年年尾抵港,憑獎學金入讀浸會大學金融科技碩士課程。兩人在隔離酒店認識,碰巧成為鄰居。Yahya說:「以前曾入住一些單人單位,不是想像中那麼好,亦不想在學校留宿,於是找了三至五人同居單位。以香港租金來說這類價錢非常合理,地理位置方便,有巴士直達校園。」Yahya笑言當初選擇這裏時,有職員透過網上直播帶他參觀,看到單位日光非常充足,平日在房間打機或做功課亦不成問題,唯一讓他叫苦連天的地方,是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上落樓梯。「試過有一兩個租客情緒不穩,讓其他住客非常困擾。他們半夜洗衫發出噪音,有些租客好言相勸,卻換來對方發脾氣亂掉東西,我們最後選擇不續租約。」Venny說。

Housemates入㕑 塔吉鍋韓式辣雞

另一個housemate同樣在浸大上學,來自韓國的Jack修讀市場學,剛剛服過兵役。唯一的香港的租客Kenneth殺從事物業管理工作,他們入住不足兩個月,不是太熟悉對方,不過日常生活沒有任何衝突。因為這次拍攝,大家第一次真真正正坐在一起吃晚飯。Yahya與Jack更為記者親自下廚炮製摩洛哥Tagine塔吉鍋及韓式辣雞。Yahya再講兩個月只會自己煮食,從沒有吃過任何香港的菜式,塔吉鍋是摩洛哥傳統菜式,Yahya以純熟手勢,把牛肉、洋蔥、黃椒、紅椒等配菜切碎放進三角型的塔吉鍋,慢火煮2小時後,牛肉吸收蔬菜精華,非常美味。

香港劏房的租金可能需要四、五千元,共居六千元的租金絕對可以接受,以記者100呎房間為例,四人在房間內打跳舞動作《Just Dance》亦沒有問題,加上每星期有清潔姐姐上門打掃,清潔廚房以及廁所等共用空間,生活空間絕對比劏房優勝。

安怡居有幸被東網透視 訪問和報道, 有關官方網站2.0

不論你已是我們 coliving 社區裡的一份子,或正在考慮中,立刻登入我們官網 www.contentedlivings.com

不少內地及外國學生到香港的大學升學或交流,住宿需求大,有訂房平台成功申請科技券將系統「升呢」!該訂房平台看準科技券計劃最高資助額高達20萬港元,得到資助後引進3套總值近30萬港元的系統,成功令其山寨版訂房平台升級,擁有會員登記、自動資料配對及網上付款等功能,足以媲美國際大型酒店訂房網站,既節省大量大手,又可為來港留學的年輕人提供快捷方便的訂房體現。網站負責人不諱言,如該計劃容許,希望可再申請以發展流動應用程式,以迎合年輕人的需求

曾慧莉申請政府科技券資助後,十分滿意升級後的訂房平台。(黃知樂攝)

專為來港留學生及短期訪港人士提供住宿服務的「安怡居」(Contented Living)在2012年創立,創辦人之一曾慧莉接受東網訪問時指,網站初版由毫無IT知識的她寫成,其後逐漸改良,成為現時獲得本地多間大學認可的平台,管理數百名留學生的住宿。客戶人數不斷增加,隨之而來是沉重的行政工作及客戶服務。曾慧莉指,平台最初未有將房間分門別類及資料自動配對等功能,要真人逐一應對客戶查詢,及在合約輸入客戶資料。

客戶使用升級後的訂房平台,可查詢租約及水電煤帳單資料。

她嘗試在坊間尋找一套現成系統,減輕人手操作流程,卻不得要領,「我哋同其他(訂房)平台有一個重大嘅分別,因為係共住房間,有4、5個同學,但係同一個地址,而每個人又有啲唔同,所以根本買唔到。」買不到現成系統,唯有「度身訂造」,但看似平平無奇的會員登記、資料自動配對及網上付款系統需28萬港元,對中小企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舊版網頁沒有房間分門別類的功能,曾慧莉最常接到房間類別的查詢。

正當猶豫之際,曾慧莉去年11月獲悉政府推出科技券,並以二對一的配對方式資助中小企提高生產力或升級轉型,便決定立即申請,一口氣引入3套系統,包括電子庫存、企業資源規劃方案及銷售點管理。經過數月審批,終在今年4月獲批19萬港元,並在今年9月推出升級版的平台。

訂房平台提升系統後,可為客戶進行自動資料配對,方便快捷。

曾慧莉指,平台升級後,房間已可註明類別,例如適合學生、短期來港人士或企業,省卻大量回應客戶查詢的時間,而客戶登記會員後,其個人資料便可在合約內自動配對,減少人手操作和核對出錯的機會,「我本來要請2至3個人做客戶服務,依家1個就得啦!」她又指客戶如查詢租約、水電煤帳單等資料,只要登入網站便可查閱,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