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報導|舊樓改成共居項目 月租$5,300|助年輕人落戶

香港樓價高企,年輕人上車難,而近年興起的共居項目,似乎為年輕人提供新一個出路。有集團看準商機,為樓齡逾60年的舊樓改裝為共居項目,並以「貼地價」出租,專攻30歲或以下的單身年輕人,其房間面積60至100平方尺,入場月租僅$5,300。

        驟眼看,坐落於佐敦炮台街的圓玄學院大廈,只是一座經翻新的普通舊樓。不過,踏入單位後,室內與其外貌截然不同,內裏設計滲透法國南部的田園風,而房間以黃色及藍色為主調,設計頗具時代感。

       事實上,圓玄學院大廈早於1960年落成,樓高5層,現由圓玄學院持有,惟因當中部分單位的室內,由安怡居改裝為共居項目,並主攻30歲或以下的年輕單身人士,故室內的裝潢相對富玩味。鑑於安怡居有限公司創辦人曾慧莉曾到法國留學,因此她亦希望共居項目引入法國文化氣息,「例如單位內的梵高畫作,木系家具等,均滲透著此氣氛。」

       這共居項目屬於一梯兩伙設計,每層分有29室及31室,當中29室屬大單位,內設5個單人房,而31室為細單位,設3個單人房。項目合共提供29個單人房,面積介乎60至100平方呎,月租$5,300至$6,200,租金則視乎單位大細而定。

每戶最多容納5人 增加舒適度

       香港寸金尺土,樓價高企,而且觀乎市面上的共居項目,一般月租介乎$7,000至$11,000不等,令不少年輕人難以找到「安樂窩」。有見及此,曾慧莉希望以親民價錢供年輕人落戶,「自2012年起,香港樓價持續高昂,而年輕人的薪金追不上,尤其是剛畢業的一群,他們普遍的薪金介乎$1.5萬至$2萬,可見住屋選擇不多」。

      以3樓31室為例,單位內設3間單人房,意味可容納3位租客,而其中一間房間的單位面積約60呎,內附一張單人床、書桌、衣櫃及書架。雖然室內空間細,惟放下單人床後,依然有充裕的活動空間,相比市面的劏房,可謂綽綽有餘。而這亦正是項目入場單位,月租$5,300,租金已包括房租、差餉、地租、管理費及每周清潔費。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設計相對人性化。為了減少磨擦及增加舒適度,每個單位最多只會容納5個人,數目較部分共居項目低。此外,項目每戶均設有窗戶,以增加採光。

每伙僅限單性別人士及單身者承租

     除外,集團並沒有草率把租客歸類,而是會按照其身份分配房間,「我們傾向把學生歸類同一個單位,然後另將在職人士安排在同一個單位居住。以學生組別為例,我們會再把學科相同的學生安排於同一單位居住,以提升他們彼此間的交流及共嗚。」截至4月,項目的出租率已達到98%,當中包括本地學生、外地學生、在職年輕人等。

      而為了拉近租客間的距離,單位設計上亦花了不少心思,如每一個單位均預留部分共享區域予租客交流。設計師亦刻意採用較暗的燈光,加強彼此透露心聲的意慾。另外,項目的天台可供租客舉辦活動聯誼。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保安理由,項目只接受單身人士承租,因此不太適合家庭及夫婦租客。

     項目的周邊配套充足,距離九龍地標廟街,僅3分鐘步程。廟街是世界知名的景點,該帶食肆、民生商店林立。與此同時,項目的交通網絡方便, 租客可步行至港鐵佐敦站只需時約5分鐘。若追求大型商戶,租客可步行約15分鐘,即可到達環球貿易廣場(ICC)及圓方。

有線新聞報導|電視台帶你走訪「非一般」的新居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共享經濟”這一新興的生活模式也逐步深入民心,

出現在人們衣食住行中的各個方面,「共用」除了可以最大化利用資源外,

更可以大幅減低使用成本,而其中涉及「住」的共用模式,

也發展成為「共居」的新概念,在香港這個居住成本特別高的社會中,

更加凸顯了”共居”的價值。

共居並非指簡單地把一個房子分割成多個部分出租給很多人居住,

而是會針對不同居住人群特別是年輕人,對房屋進行詳細規劃和獨特心思設計,

在一定的條件內獲得舒適的居住感受,

每個人都需要獲得獨立的個人化私人空間,

同時也能夠有滿足社交活動的公共環境空間。

在改造的過程中,

還可以對整座相對老舊樓宇進行翻新和業權整合,

一舉兩得。

本期的視頻,

小編主要帶大家從設計師的視角去分析共居空間的設計理念,

從中大家可以更清楚地瞭解真正的共居所需要處理的細節,

我們依然來到安怡居位於旺角的一棟五層唐樓,

前兩期的視頻也已經出現過它的身影。

看下面的照片,是不是感覺在參觀美術館?

其實這是這棟唐樓中其中一個單元的裝飾設計,

以梵古的畫作為靈感而打造。

這樣的設計,為原本稍顯枯燥的樸素整體家裝,

增加了不少的藝術氣息。

設計師Nico 希望整個環境特別是公用空間可以體現出比較溫暖的感覺,

同時住客之間也可以更好地培養凝聚力,

令他們可以更多時間相互瞭解相互扶持,

所以針對房屋所鋪設的石材地板,

Nico便用了大量的木質材料去平衡石材的冰冷感,

居家的溫馨感油然而生。

年輕人的世界總是日新月異的,

興趣愛好也經常會有跳躍性的改變,

Nico對裝飾品的處理手法,正正契合了這樣的變化,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各種裝飾均可以容易地重新擺設甚至更換,活動性強,

使得房屋得風格不會一成不變。

Nico也使用了包括鐵支、陶瓷、木頭等製作了各種裝飾品,

還加入了自己所畫的畫作,在整體裝飾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

大至整體飾品的編排,小至一個信報箱的安放,

無不體現設計師的細膩心思。

公共廚房保持著簡約實用的風格,僅在門的設計上為了統一,

改用了白框深灰色門板,增加了一些線條,

浴室衛生間同樣也是保留了整潔的內部,

只更換了門來配合整體裝修風格。

來到房間,適合年輕人的極具活力感的牆面色彩搭配,

不論是小房間還是大房間,

住客在裡邊進行工作學習的時候都會覺得特別精神,

傢俱依然使用木質為主,為避免單調,

傢俱的色調都有自己的專屬,同時還具有耐磨牢固、防潮、易清潔等的特點,

Nico還特意介紹了書桌,它並非使用平時的軌道式抽屜,

而是使用了凹槽代替,免去了維修軌道的後顧之憂,

同時也是滿滿的設計感。 充足的儲物空間,

提升了房間的利用率,也能保持整潔。

從窗口進來的陽光,使得小房間也不會有壓迫感。

而談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共居規劃理念,

我們的Venny姐邊可以出場了,

當代的年輕人,很多在成年後,因為生活觀念的不同,

並不希望和家人一起住,但又未有獨立置業的實力,

為年輕人提供一個相對廉價但不乏設計的居住空間,

成為了Venny和Nico一拍即合的橋樑。

相對於租金低廉但擁擠不堪的”劏房”,

Venny及其團隊打造的共居空間更加迎合單身年輕人的需求,

他們並不介意與夥伴們共用一些生活空間和設施,

而在使用成本上也不會高出很多,

旺角這棟唐樓的房間租金從港幣5300元至6200元不等,

已經包括了管理費、清潔費和基本的維修費用,水電和網路費用則另外計算,

讓住客在合理的負擔範圍內,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找到適合自己的又格調的居住空間。

從主要為學生提供住宿的概念開始,

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畢業成為各界專業人士后,

依然選擇居住在安怡居,

使得整個居住空間慢慢演變成為一個年輕人的共居宿舍。

安怡居與各個大學也有保持聯繫,校方每年都會派專人來探訪學生居住的情況。

Venny對於專案改造的要求主要是便於維護,

Nico利用有限的成本,

實現了整個專案在不需要花費太多心機去維護維修的前提下,

有著優秀的設計風格,

體現了Nico、Venny團隊強大的把控能力。

設計中,也會面對舊式唐樓的種種不足和限制,

例如橫樑多,Nico也用了她專業的技術和特別的心思去一一化解。

看完視頻,

大家對於安怡居所提供的房子應該會更有深刻的感受,

看似簡單的一間出租屋,

其實蘊含了Venny團隊和設計師的精心規劃設計,

力求讓每一個入住的人,

都可以感受到設計者的精神,

同時也找到適合自己的居住風格。

可以留言給小編,小編會提供詳盡的資料給各位,

也請大家相信,不論哪套房源, 安怡居都會給大家一個舒服安心的居住體驗。

|共居生活融洽 好過住劏房|摩登唐樓 五千三租理想的家

我覺得在城市規劃裏,舊式唐樓不一定要清拆才有出路,只要你維修保養做得好,一定可以居住得非常舒適。」曾慧莉(Venny) 2012年與兩位碩士同學創立安怡居,透過包租翻新舊唐樓,為外國留學生提供學生宿舍以外的住宿空間,慢慢發展成今日的共居模式。為了重新感受求學時期的入宿體驗,記者決定入住兩日一夜,探討香港共居生活的可能性。

「公司有三位創辦人,全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同學,大家都做過留學生。我們經常接觸來港讀書的留學生,發現他們在香港找住宿地方非常艱難,甚至被經紀欺騙,帶到一些冇人想租惡劣劏房。」Venny曾留學巴黎,入住歐洲的古宅。他們2012年成立公司,當初看中了大學生宿舍的市場,慢慢發展成為今天的共居概念模式,不少學生畢業後依然選擇共居,最長租客已住了六年。

而且今次入住位於佐敦超過60年歷史得舊式唐樓,從外表看上來,宿舍非常突出,因為整棟唐樓牆身髹上了灰色加淡粉紅色橫間,配上全黑框鋁窗,簡約又時尚,在唐樓堆中脫穎而出。「這幢物業當初也很殘舊,我們與業主商討包租整棟物業的單位,再找設計師重新設計裝修。」除了外觀上有明顯分別,每個單位動輒也花費數十萬元裝修。

梵高主題房間 有家的感覺

記者當晚入住最高層的5樓,舊式唐樓最大的缺點是沒有升降機,如果你有大量行李,很難想像如何在狹窄的樓梯上移動,幸好記者只是輕裝上陣。雖然是舊式唐樓,不過環境相當安全,樓下大門改裝了密碼鎖,舊式唐樓設計師一梯兩伙,每間屋的大門及每間房都仲有電子鎖,基本上要「嘟」過三關才可以入房。單位內的設計簡潔清新,以梵高作主題,房間牆身髹上黃色就是參考梵高的作品《星空下的咖啡室》。共享大廳的光線柔和,天花板木條裝飾配合燈效,以光線營造天窗倒影效果,很有家的感覺。

每間房的基本家具齊全,有大床、書桌椅子、衣櫃、書架、晾衫架;全屋五房,單位實用面積781呎,每房60呎至100呎,月租5300元至6200元不等,規定不准帶外人回來過夜。記者試住的是最大的單位(100呎房)。水費及電費是租客共享,每月約需200元,萬一冷氣機有故障,宿舍提供手機app要住客求救,一般48小時內有專人上門處理維修及跟進。記者入住兩日一夜,除了枕頭太軟身,床褥非常舒適,隔一條街就是露天街市,但早上起床亦不會太嘈。

共居很多時都會考慮到衛生情況,這裏的廁所淋浴間非常闊落乾爽,不過唐樓沒有煤氣爐,只能用儲水式電熱爐,housemates需要輪流等熱水沖涼,是稍要忍讓之處,好處則是有一個共用天台。「我們共享空間的人數相對較少,如果一個單位居住人數超過11人才需要領取牌照,我們的單位最多只有五個人,不需要特別拿取任何牌照。公司不做短租客,最短租期是六個月。」Venny認為房間燈假屬於中位,不是最便宜也不是最昂貴,一些三、四千元單位,可能男女共用、20人同層,曾經入住這類型單位的女住客告訴她,試過有男生如厠不鎖門,她就搬走了,甚至有一些劏房的鄰居是經營一樓一。由於共居是一整棟物業作為管理,基本上他們了解所有住客的背景。「我們夾室友的時候,會根據背景作分類配對。」

Yahya及Vimal 分別來自摩洛哥和印度,他們去年年尾抵港,憑獎學金入讀浸會大學金融科技碩士課程。兩人在隔離酒店認識,碰巧成為鄰居。Yahya說:「以前曾入住一些單人單位,不是想像中那麼好,亦不想在學校留宿,於是找了三至五人同居單位。以香港租金來說這類價錢非常合理,地理位置方便,有巴士直達校園。」Yahya笑言當初選擇這裏時,有職員透過網上直播帶他參觀,看到單位日光非常充足,平日在房間打機或做功課亦不成問題,唯一讓他叫苦連天的地方,是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上落樓梯。「試過有一兩個租客情緒不穩,讓其他住客非常困擾。他們半夜洗衫發出噪音,有些租客好言相勸,卻換來對方發脾氣亂掉東西,我們最後選擇不續租約。」Venny說。

Housemates入㕑 塔吉鍋韓式辣雞

另一個housemate同樣在浸大上學,來自韓國的Jack修讀市場學,剛剛服過兵役。唯一的香港的租客Kenneth殺從事物業管理工作,他們入住不足兩個月,不是太熟悉對方,不過日常生活沒有任何衝突。因為這次拍攝,大家第一次真真正正坐在一起吃晚飯。Yahya與Jack更為記者親自下廚炮製摩洛哥Tagine塔吉鍋及韓式辣雞。Yahya再講兩個月只會自己煮食,從沒有吃過任何香港的菜式,塔吉鍋是摩洛哥傳統菜式,Yahya以純熟手勢,把牛肉、洋蔥、黃椒、紅椒等配菜切碎放進三角型的塔吉鍋,慢火煮2小時後,牛肉吸收蔬菜精華,非常美味。

香港劏房的租金可能需要四、五千元,共居六千元的租金絕對可以接受,以記者100呎房間為例,四人在房間內打跳舞動作《Just Dance》亦沒有問題,加上每星期有清潔姐姐上門打掃,清潔廚房以及廁所等共用空間,生活空間絕對比劏房優勝。

安怡居將設計帶入共居 創造全新型格共居公寓

香港房價冠絕全球,租金多年來亦一直高居不下, 要在香港找個安樂窩確實殊不簡單,更遑論預算不多的學生和剛畢業的年青人。要自己租住一個獨立空間,例如套房,比較舒適的大概也要HK$7000-8000之間,而且往往不能控制左鄰右里是甚麼樣的人。想和朋友一起租住一個兩房一廳的單位,交通比較方便的,租金往往也要HK$12,000-13,000之間,而且不連家俱,入住時又要申請網絡和水電煤等等,做成各樣麻煩。面對學生和年青人對香港的住屋需求有增無減,造就了近年共享居住空間的興起。 


由零開始的共居概念

安怡居自2012年成立,是全港首間以共居模式為主的青年宿舍營運商,不但在留學生市場獲得一致好評,受本地多間大學認可,近年更搜羅逾1,500個優質的宿位,成為全港最大型的共居住宿配對平台。 

創辦人Venny分享成立安怡居的有趣故事:「事源是我和另外兩位合伙人都是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而在一次的校友活動中與新來港的學弟妹們閒聊,發現他們在香港找㝷住宿時曾經遇到各種不同的困難 – 輕則無法順利處理水電煤網等繁複的申請手續,重則有原本協定合租的同學突然退租,甚至被房東欺騙貨不對辦等等。最深刻的個案是有個學妹買了雙人床,到安裝時才發現自己的睡房根本放不下,只好把床放在客廳,然後把客廳的東西放在睡房裡,十分尷尬。」 本著協助學弟妹解決住宿問題的初心,Venny等人便毅然創辦安怡居,希望為外地來港讀書和工作的年輕人提供一些位置便利、環境舒適乾淨、服務配套完善而又定價合理的共居住宿,讓港漂年輕人可以有個安樂窩,專心學業和事業的發展之餘,也可以享受在香港生活的樂趣,不再有漂的感覺。 


「希望安怡居可為來港讀書的年青人提供一個溫馨舒服的安樂窩,讓他們可以享受來港生活的樂趣。」Venny細說。

雖然當年共居概念在香港仍未普及,比較流行的是套房住宿或者是服務式住宅,但安怡居一開始已經主張把住宿設計成跟學校宿舍相近,即一整幢的共享模式宿舍。Venny回想道:「我們初期一心想為來港就讀的同學服務,本意就是發展校外學生宿舍的業務,後期才將服務對象擴大至來港實習或工作的年輕人,和一些香港本地的年輕人。當時我們察覺到傳統的住宿無法完全滿足這班年輕人的各種需求,就更堅定地發展共居模式。」Venny進一步解釋:「首先是住宿成本方面,來港讀書的學生或者初出矛蘆的年輕人經濟能力有限,共居概念最大的本意就是減低住宿成本,同時保持一定的住宿環境質素,我們將客廳、衛浴、廚房作為共享空間,讓住客無需窩居在一個幾十呎的套房空間,而租房的成本亦可以維持在每月HK$4,000至HK$7,000以內,減輕其經濟負擔。例如炮台街這個項目,平均每個單人睡房都有80呎空間,再加上共用空間,人均活動空間有接近140呎。其次是生活配套上,我們的客戶群大多忙於學業和工作,每日疲於奔命,所以安怡居的共居空間不但家俱電器齊備可以拎包入住,亦提供一套完善的管理服務系統,包括維修服務、共用空間清潔服務等,讓住客生活上更便利;最後是社交層面的需求,不少初來港的年輕人缺乏本地社交圈子,他們可透過共居找到與自己背景相似的朋友,從而建立自己的社群,彼此有照應。由於安怡居的宿舍都是以整棟的模式管理,在許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按住客要求分配宿舍,建立社群。總括而言,基於我們客戶群獨特的需要,我們安怡居的定位就是性價比高的服務式共居空間。 」 

從樸素平實走向色彩斑斕

有留意安怡居服務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安怡居管理的住宿一向走簡約樸素的風格,而最近卻推出了一個全新的住宿項目 – 佐敦炮台街29至31號,並邀請了室內設計師Nico Yeung 設計煥然一新的型格住宿。Venny坦言這是與Nico首次的合作,算是一個新嘗試,但原來這次合作的契機早在安怡居成立不久已經萌生。當時安怡居的業務剛剛起步,為了節省開支,辦公室就是設於一個共享工作空間裡,剛巧那裡就是由Nico設計的,二人亦因此而結緣。「我當時就很欣賞Nico的設計,更跟她說過,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找她合作,設計安怡居的共居宿舍,終於在今天實現了 。」Venny笑道。 

A person standing posing for the camera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當日是共享工作空間的「鄰居」,機緣巧合之下,首度合作創造全新的特色公寓。

Nico在這個項目上一改安怡居宿舍向來採用的素色色調,選用了比較鮮艷的黃色和藍色作為整個單位的主調。Venny解釋,以往一直只運用簡約素色設計的主要原因,是希望減輕營運部同事的工作量。「以往我們公司的人手不多,如果每一幢宿舍都用不同的設計,需要維修的時候,同事的工作量會很重。現在人手寬裕些,就可以有資源作不同的嘗試。」 Nico分享設計靈感時道:「安怡居的公司文化一向都給人一種很有魄力的感覺,加上其目標客戶群主要都是年輕人,所以我在用色上希望能夠大膽一點,黃色和藍色搶眼之餘又比較中性,男女生都會喜歡,亦能為整個空間增添清新活力的感覺。」

A bedroom with a bed and desk in a small room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A bedroom with a bed and desk in a small room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A kitchen with a refrigerator in a room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相比早前惠苑的簡約單一風格,炮台街的設計確實是大膽而創新,充滿活力。

除了用色上別出心裁,Nico也有運用燈光來為整個空間營造氣氛,並刻意將客廳的燈光調暗,她解釋設計上的心思:「根據人類心理學,較暗的燈光相比起明亮的燈光效果,會比較容易令人放下戒備,有一種放鬆的感覺。」Nico在設計前曾到訪安怡居的其他住宿,發現住客大多喜歡留在自己房間,所以她希望客廳柔和的燈光可以令住客可以放下一天的疲累,多與室友在客廳分享日常,從而增加住客間相互的交流。 

A dining room table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An office with a desk and chair in a room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公共空間的採光柔和,予人一種輕鬆的感覺,住客可以放下一天的疲累。

除了單位觀感,實用性都是室內設計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住客的生活習慣都會是整個設計上的考慮因素之一。由於安怡居的客戶群大多生活忙碌,Nico選用了堅固耐用且易於清潔的傢俬,減少住客打理私人空間的時間,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A room with a sink and a mirror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A bedroom with a bed and desk in a room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相比早前惠苑的簡約單一風格,炮台街的設計確實是大膽而創新,充滿活力。

最後被問及今次設計上最困難的一環,Nico毫不猶豫:「成本控制!」Venny也解釋道,不少共居空間都是因為高昂的裝修成本而令租金不斷上調,違背了共居可減低住宿成本的本意。因此,即使Venny盡量讓Nico在設計上有很大的創作空間,Nico還是需要考慮成本因素,避免使用昂貴的物料,工序都必須盡量從簡,以減低工程成本。除此之外,Venny 並沒有對 Nico 的設計有任何前設,讓Nico 可以自由發揮。 

「既要控制工程成本,又要做到美觀效果,在建築物料的選擇和搭配上就必須花一點心思。」Nico邊解說邊介紹單位內一些設計元素,「例如單位內的特色牆我選用了比較便宜的木板做牆身,帶點自然風又可營造層次感。」 

圖中多張的畫作都是Nico自己創作,期望日後的住客可加入自己的相片,建立獨一無二的特色牆。 

「部份單位客廳的天花造了斜頂,一方面隱藏橫樑,另一方面想在不影響樓底觀感下有點特別的視覺效果;另外也有客廳設計了木條特色天花,並以燈光營造視覺效果。」

A room full of furniture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A view of the shower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公共空間利用了假天花配合燈光效果,營造溫馨感覺之餘,又可以解決單位橫樑過多的問題。

另外,Nico在裝飾佈置上也花了不少時間和功夫。「特色牆上的裝飾全都是我親自挑選的,部份也有我的私人攝影作及畫作。」她希望日後住客也會換上自己喜愛的相片畫作,為這個共居空間添加一點個人的風格,也跟其他室友分享自己的喜好。「我也特別挑選了梵高的畫作作為裝飾,一方面因為他是我最喜歡和最敬佩的畫家,他的畫作用色大膽,另一方面也呼應著我在這個設計項目上的選色比較鮮艷奪目。」 

A group of people posing for a photo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Venny及Nico兩人不約而同都對梵高的畫作情有獨鍾。

Venny對於整個空間的設計效果都十分滿意,無獨有偶,她都很喜歡梵高的作品,因為她年輕時曾在法國留學,走訪過各大博物館,對印象派的畫作情有獨鍾,更到訪過梵高名作 La Café La Nuit的黃色咖啡店,令她想起了不少留學往事,也令這個空間添加了一份異國情懷。「我事前完全沒有和Nico商討過用甚麼畫作佈置空間,工程完畢時上來看到是梵高的作品,的確是有些驚喜的。」Venny 娓娓道來。 

大膽創新 小心執行

經過今次炮台街的合作,Venny及Nico均坦言希望未來有更多合作的機會。以往安怡居的共居宿舍設計風格較為統一,以便管理;但近年,面對不少住客追求更有格調的居住環境,安怡居將會繼續勇於嘗試創新的設計風格,擺脫固有的模式,以迎合不同住戶的要求。 

談及未來的設計概念,Venny及Nico均各有喜好。「起初和Nico商討設計風格的時候,工業水泥風是我們的其中一個選擇,但最後因爲各種考慮而放棄了這個選項。我自己很喜歡那種原始的感覺,希望可以在未來的共居項目上做到這個效果 。」Venny分享道;而Nico則表示一直很希望採用五六十年代舊香港的風格設計一個共居空間,不但有香港傳統獨特的特色,也可以讓住客感受一下老香港的風味。 

此外,目前安怡居的住宿大多位於市區,Venny亦希望未來可以覆蓋偏遠一點的地區,為預算更低的住客提供別具一格的特色共居住宿 。「我認為住宿的成本不應該多於收入的四分一,否則就連衣、食、行等三方面的質素都會同時下降。我希望住客在節省生活開支的同時,也不用屈就於環境狹窄的居住空間。」Venny認為共居住宿將會是未來年輕一代的住宿新趨勢。但由於目前全球疫情尚未穩定,航空交通還未恢復至正常水平,安怡居對於未來的擴展計劃仍然處於觀望的態度。 

目前炮台街可供預訂的宿舍已經全部訂滿,下一批的房間將會於11月份公開預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客服查詢。 

相信安怡居日後會有更多煥然一新的共居宿舍,請大家密切留意安怡居的Facebook,Instagram,微信公眾號及安怡居的官網的最新公佈。

特別鳴謝:Nico Yeung / www.metaltree.hk